中国北车:领衔高端装备跨越“中国创造”-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Nancy 0 2025-04-25

2014年10月22日,西半球大西洋东岸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海湾运输局(MBTA)向全世界宣布,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26辆地铁列车。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登陆美国。中国北车自此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对全球六大洲的全覆盖。

2014年10月14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参观"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时,主动询问中国北车的高寒动车组是否适应俄罗斯的环境。李克强说,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动车组是中国北车的独创,社会各界认为,这几乎是俄罗斯惟一的选择。在国家领导人强力推动"高铁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北车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中坚力量。

2014年6月12日,中国北车为巴西里约热内陆研制的地铁车辆和电动车组正式进入世界杯模式。这是中国高端装备首次服务世界杯。

2014年3月17日,中国北车获得南非232台内燃机车的订单,这是中国内燃机车出口史上最大的订单。

2013年11月29日,中国北车唐车公司生产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空运飞赴土耳其萨姆松市。这是中国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首次出口欧洲。在2014年的萨姆松市的竞选中,这一有轨电车被视为本届政府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成为现任市长最拿得出手的竞选砝码之一。

2013年10月,中国北车出口阿根廷的铁路机车、铁路客车投入运营。

2013年8月23日,中国北车大连机辆公司为新西兰量身订造的二代内燃机车正式交付新西兰。

2013年4月30日,中国北车济南装备公司生产的铁路货车启程奔赴法国。这是中国铁路装备首次出口欧美发达国家。

……

中国北车的产品正源源不断驶向欧洲,创造着中国铁路装备产品全线走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

从2002年的2.60亿美元,到2013年的17.29亿美元;从本世纪之初的起步迈进亚非拉,到2012年全线挺进欧美澳;从小额配件集装箱打包出口,到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整车驰骋世界;从靠低价产品冲关,到倚仗"CNR"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从"北车国际化"到"国际化北车",努力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资源、资金和人才的全球配置,加速融入世界……

十几年来,中国北车领衔高端装备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从亚非拉到欧美澳

与很多机电产品的出口一样,中国北车的产品出口也经历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到国家的延伸,从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的跃进。十几年前,中国北车乃至中国铁路装备行业的出口区域,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等亚非地区;而出口的产品层次,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甚至是车轴、轮对等配件产品上。

近十年来,尤其是2005、2006年以后,中国北车出口的产品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最初的产品输出逐渐向技术输出转变。

2006年,中国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为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开发研制了35.7吨轴重矿石车;2009年,又为FMG公司开发研制了世界上载重能力最强的40吨轴重矿石车,登上世界铁路重载技术高峰,开启了中国北车全面进军铁路重载强国的号角。

2006年,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取得了澳大利亚626辆双层电动车组的销售合同。

2009年,在具有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的香港地铁市场上,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击败了包括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韩国ROTEM等在内的世界著名厂商,中标120辆香港地铁车。这一年,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获得了世人瞩目的麦加"朝觐轻轨"的订单。

2010年,中国北车同车公司与白俄罗斯签订了12台八轴96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维修配件出口合同。这一年,中国北车大连机辆公司制造的内燃机车驶入新西兰,开创了中国铁路机车进入发达国家的历史;在此之前,"朝觐轻轨"正式开通,引发全球关注。

2011年,香港地铁开始运营,质量上乘、运行稳定,获得港方肯定,并获得增订订单,其中还有新增的无人驾驶地铁订单。这一年,中国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被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授予"2010年度全球最佳供应商"。

2012年,中国北车制造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驶入欧洲,高速动车组车体大部件也发往欧洲,同时,中国北车制造的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陆续漂洋过海达到巴西、阿根廷,直接服务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

技术引领输出"中国创造"

"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验,将'中国创造'贯穿产品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技术引领,是中国北车的立企之本,也是推动中国北车走向世界的根基、动力和信心。

中国北车对外输出的每一件产品,既源于中国北车自主创新的经验积累,更凝聚了中国北车研发设计人员根植其中的智慧。

2011年10月开始,中国北车制造的电动车组和地铁车辆陆续抵达巴西,并进入运营前的调试。这是南美首次迎来中国的机电产品,在EMU电动车组上,中国北车完成了一项令美洲人难以置信的创举--符合北美AAR标准、纵向压缩载荷达363吨,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巴西人因此在短短的数月内对"中国创造"轨道车辆实现了由怀疑到接受的转化过程。2012年3月20日, EMU电动车组正式开通,巴西民众用热情的桑巴欢迎来自东方的"中国龙",巴西媒体用"为中国新车打满分"的大字标题吸引市民眼球,里约州政府网站更用"中国新车将现代化带给铁路系统乘客"的通栏标题,表达了政府对"中国创造"的赞赏态度。与此同时,里约方面还表达了再次向长客股份公司采购地铁车辆的意向。2012年7月8日,巴西《O DIA》更是发表了《中国列车改变了里约乘客的行为方式》的文章。

香港地铁是公认的世界最高端地铁,此前一直被西方行业巨头们所盘踞,中国北车地铁车辆的持续进驻,令香港地铁运营机构切实认可"中国创造"的地铁一点都不差,对长客股份公司的地铁设计师们连续多次竖起赞赏的大拇指。在澳大利亚,中国北车提供的双层客车将悉尼与周边城市连接起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用户说"这是来自中国的舒服的动车组"。

中国北车的铁路货车之所以持续占领进驻澳大利亚等重载强国,其根本原因就是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1转向架,引领世界铁路货车的发展方向。转向架相当于铁路列车的大腿,直接决定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载重能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转向架,K1转向架有高速度、低动力、低磨耗、低成本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并已经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台湾等地取得专利。

1999年,中国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凭借此转向架进入澳大利亚,2012年,这一转向架在北美铁路协会(AAR)召开的第17届年会上,被评为"全球性能最优"。

中国北车同车公司的电力机车实现了中国机车首次进入欧洲,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的板材备料数字化,车体、构架组焊单元化,转向架装配流水化,电器屏柜装配模块化,中高压电器制造专业化,机车总装及调试信息化,牵引变压器实现了大容量变压器的流水化作业、模块化组装、专业化试验等密切相关。

中国北车不仅输出以核心技术支撑的整车,还直接输出核心技术部件。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持续出口美国和南非的电机,为美国机车提供核心动力,中国北车大连所公司出口印度等国的增压器、出口日本的液力传动箱,中国北车天津装备公司出口美国、俄罗斯的弹簧,中国北车大连电牵研发中心出口孟加拉国的内燃动车组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都堪称影响列车行车安全的核心技术。

让"CNR"中国品牌飞驰世界

2013年麦加朝觐期间,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提供的朝觐轻轨再次刷新单位时间内平安运送乘客数量的世界纪录。自2010年投入运营以来,朝觐轻轨备受瞩目并一度登上沙特国家邮票,成为中国北车投向穆斯林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以可靠的品质铸就可信的品牌,以可信的品牌赢得更多的订单,是中国北车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也是其取得的现实成就,朝觐轻轨就是其中一例。

中东西亚是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走向世界的第一步,1995年,长客股份公司获得西亚217辆地铁车辆的销售合同,这批车辆获得用户的认可后,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铁路客车和地铁车辆源源不断地驶入中东西亚,长客股份公司的品牌效应得到渗透和蔓延。2008年,当沙特政府做出修建世人瞩目的朝觐轻轨时,长客股份公司毫无悬念地成为首选合作对象。2010年11月,当具有大编组、大运能、耐高温风沙性能的轻轨车辆呈现在远道而来的朝觐人群前时,沙特城市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助理哈比卜·扎因·阿尔·阿比丁说,"这可不是轻轨,每小时运送7万名乘客,一点都不轻!" 麦加市议员、工程师费萨尔o阿尔o谢里夫则认为,"这是一场革命。麦加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一条铁路线。它将让朝觐变得更加舒适,不会再有拥挤、堵车和污染。"朝觐轻轨上线运营更被纽约《每日新闻报》形容为"几千年来的新变化"。

有了深厚的品牌积淀,中东西亚成了中国北车几乎不可撼动的传统市场。

同样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在澳洲上演。2006年,中国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为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开发研制了35.7吨轴重矿石车;2009年又为FMG公司开发研制了世界上载重能力最强的40吨轴重矿石车,经过各项试验及运用考验证明性能优良。此后,齐轨道装备公司重载货车出口业务持续实现新跨越,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迄今已经为力拓公司生产35.7吨轴重矿石车3900多辆,为其开发设计的全新40吨轴重矿石车也投入运用。为FMG生产和签订的40吨轴重矿石车总数达到1500多辆。为BHP生产的40吨轴重矿石车93辆。

国内部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经常采取与国际同行组成联合体并以国际同行的品牌参加竞标,而中国北车向来均以"CNR"的中国品牌参与投标。在香港地铁的招标中,"CNR"成功战胜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在爱沙尼亚的内燃调车机车招标中,"CNR"同样战胜来自欧美的三大同行。

做世界好公民

从踏出国门的第一天起,中国北车就没有将自己的出口之路限定在输出产品的框架内,而是放眼更长远的视野,追求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加速融入世界,近年来,又提出打造国际化北车的构想,以期实现技术、资源、资金和人才的全球配置。

早在2001年,中国北车大连机车公司就以技术转让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口69台内燃机车。69台机车中,中国原装车仅有15台整车,当地国产化部分有54台车,占比达74%。其中,半散件组装机车24台,全散件组装机车30台,在当地进行合作生产和组装。大连机车公司在国产化阶段先后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指导,共计234人月,先后培训巴铁人员共计83人月。该国产化项目促进当地人员就业近千人,不仅支持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实现了公司产品从批量出口再到技术输出的跨越。与此同时,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以技术转让方式向巴基斯坦出口175辆客车中,中国原装整车40辆,当地国产化部分135辆,占比达77%,促进了大量当地人员就业。

在澳大利亚,中国北车则于2010年在珀斯建立了配件库,为力拓、FMG、BHP、PN等公司准备了充足的配件,增进售后服务。同时,齐轨道装备公司还计划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建立维修基地,为用户提供适时、方便、专业的维修服务,使得澳大利亚人参与进来,对中国北车的产品提供终身服务和技术保障。

在南非,中国北车将投资建厂,招募当地工人提高南非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

2001年以来的13年中,长客股份先后将技术转让到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现有的泰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沙特和中国香港项目执行过程中,公司大量采购本地可用原材料、培养当地技术人员、雇佣当地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目前仅香港一地就聘用高达30人的本地工作人员,不仅有效刺激了当地就业,而且对当地的轨道车辆行业资源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速,中国北车进行资本输出的步伐也在加快。中国北车在捷克、美国、瑞士先后建立研发机构的同时,实体性的中国北车北澳公司、中国北车美国公司已经开始运行。

中国北车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本身就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的典范,但中国北车并不满足于产品本身的节能环保,而是采取了更为苛刻的措施。

在中国北车二七装备公司为爱沙尼亚提供的DF7G-E型内燃调车机车,满足苛刻的欧 IIIA标准,堪称环保机车的典范。

在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为阿根廷提供的铁路客车上,装载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环保真空集便器。

上海影像测量仪

ogp投影仪

仪器影像仪

OGP

上一篇: 中国北车前三季度净利润增65.1%-中国北车基金
下一篇: 中国区法人换帅,这家直销界的鼻祖你了解多少?-安利公司为什么不上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