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月17日钦州市举行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202103基金

summer 0 2025-05-10

3月17日10时30分,钦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举行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邀请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副主任莫福文、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局局长左孔天,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贸易与物流发展局协理局长李海波,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联合理事会秘书处(对外合作交流局)协理局长高发营、自贸试验区钦州港海关副关长王中艺、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艺达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协调指导局局长叶俊主持。

叶俊: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我是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叶俊。

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揭牌成立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副主任莫福文,请他为大家介绍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局局长左孔天先生,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贸易与物流发展局协理局长李海波先生,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联合理事会秘书处(对外合作交流局)协理局长高发营先生、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海关副关长王中艺先生、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艺达先生。首先请莫福文先生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情况。

莫福文: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对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8月30日成立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将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打造成为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即“一港两区”的功能定位,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以赴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制度创新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是改革试点任务完成率排名全区第一。根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共承担总体任务120项中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按照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总体要求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矩阵式项目管理工作方案》规定的评判标准,经广西自贸办评估,截至2020年12月31日,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累计完成改革试点任务76项,完成率80.8%,在广西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中排名第一。其中,政府职能转变(20项)完成了19项,完成率达95%;投资领域(16项)完成了15项,完成率达94%;贸易转型升级(8项)完成了6项,完成率75%;通关创新(11项)完成6项,完成率54.5%;金融改革开放创新(16项)完成9项,完成率56.3%;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10项)完成9项,完成率90%;通道门户开放创新(13项)完成12项,完成率92.3%。

二是制度创新成果排名全区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在全力推动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2020年,共总结提炼形成29项创新事项和案例,涵盖陆海新通道门户港、中国—东盟合作、向海经济、营商环境、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等五大领域。其中,19项已列入广西自贸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清单在全区复制推广,占全区首批创新成果总数44项的43.22%,同样在广西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中排名第一。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系统集成改革创新”、“进口植物产品‘分类管理’新模式”、“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承诺制全覆盖审批新模式”等4个案例,已作为“最佳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

三是初步形成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齐头并进”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根本,紧扣重点发展的硬核产业,积极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聚集的相关政策,先后制定出台钦州港片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鼓励外商投资支持政策、保税燃料油专项政策、印刷电路板(PCB)专项政策、“飞地园区”政策以及建筑业发展、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抓紧制定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跨境金融等配套政策,开展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政策创新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广西、钦州市及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先后出台涉及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文件近30项,内容涵盖港航物流、投资贸易、政务服务、临港产业、财税金融、人才引进等七大方面,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框架体系,构建了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齐头并进”格局,有力促进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实现了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效破局。2020年,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新签约项目75个,总投资额接近23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占广西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70%;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0亿元、增长4.3%;全年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36亿吨、400万标箱,分别增长14.4%、31%,实现逆势大幅增长,增速双双位居全国港口前列;新增企业近5000家,新注册平台经济市场主体近20万户。

下一步,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总体方案,全力冲刺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开展更多差异化、特色化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钦州自贸之路”。

再次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记者朋友对钦州港片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恳请大家今后继续予以关心支持,共同见证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成长历程,为建成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叶俊:

感谢莫福文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过去的一年,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在自主创新方面成绩显著。请问,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批自主创新成果具有哪些特点?这些创新成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左孔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这次共有19项成果列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清单,其中改革试点经验13项,最佳实践案例6项。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紧扣钦州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唯一沿海的片区,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要出海口,既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又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19项成果中有13项与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中国—东盟合作这3大特色紧密关联,彰显钦州“一港两区”发展定位。

二是突出首创性。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挖掘创新点,强调首创性。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在全国首创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共建“两园双港”模式。又如土地征收“净地交付”新模式,在全国首创被征地群众全程参与土地征收平整、实现“净地交付”的模式。

三是响应市场主体需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量身定制”、开展创新,形成了“证照联办”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豁免许可”审批改革、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成果,大大改善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获得感较好。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有效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加快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是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加速形成。通过实施全程物流系统性集成式改革,首创以钦州港为枢纽的陆海新通道全程物流定价和服务机制,以及海铁联运“一口价”全周期成本管控,上线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版“智慧湾”系统,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9年分别压缩57.9%和86.7%,港口集装箱进、出口环节成本分别下降43.5%、28.6%,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8%-38%,海铁联运班列同比增长105%,集装箱办理量同比增长103%。

二是向海产业加快聚集。总投资达700亿的14个产业类项目、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作为第一批广西自贸区试验区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华谊、恒逸、桐昆等一批总投资超2500亿元的石化龙头项目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四头并进的绿色石化产业体系。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中国—东盟合作更加紧密。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升级,燕窝、榴莲等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跨境贸易和加工规模壮大,跨境产业链加快构建。获批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以上就是我对您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谢谢!

当代广西记者:

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临海的片区。请问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在围绕探索海铁联运创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海波:

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工作的关注!

去年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的目标要求,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共开行海铁联运班列4607列,超出前3年开行历史总和。今年初到3月中旬,海铁联运班列已累计突破1000列。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主要开展了服务模式和作业方式两大创新。

第一,推进“一口价”、“一箱到底”、“一单制”为代表的服务模式创新

“一口价”创新方面:通过协调各方,共同针对陆海新通道推行稳定的价格优惠政策,拓宽优惠政策覆盖站点、货类范围。2020年,新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一口价”站点23个,比2019年增长77%。截止目前,班列“一口价”服务范围已覆盖9省(自治区、直辖市)27市59个站。

“一箱到底”创新方面:推动外贸船公司与铁路有关部门建立合作互认机制,外贸船公司不仅可以运输外贸海运集装箱(自备箱),也可以运输铁路集装箱。该模式的操作一定程度上促进铁路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流动和丰富了客户用箱资源。

“一单制”改革方面:2020年11月27日,首票广西海铁联运一单制提单在钦州港片区签发,标志着钦州港片区“一单制”改革顺利完成。这项改革建立了新的“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服务模式,将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和经验,稳步提升和完善多种运输方式联合承运互信互认互通机制。

第二,推动作业创展信息化建设,引领作业方式创新

去年以来,作为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钦州集装箱中心站全力加快信息化改革创新。

一是配置全路最先进的集装箱场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作业流程全信息化,视频监控全覆盖,场站作业安全高效。

二是配置远控自动化门吊操作系统。六台远控自动化龙门吊运抵安装,搭载远控自动化智能操作系统,与场站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将在全国铁路范围内率先实现远控自动化功能,也将成为全国铁路首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铁路集装箱场站。

三是上线试运行“铁海联”网上交易平台。钦州中心站先行先试,自主研发的“铁海联”网上交易平台将铁路、港口、银行、生产企业、物流货主和社会运力等紧密地联接起来,实现了客户下单、承运、支付(结算)、运力配置、过程监控和交付,物流全程实现关键节点信息推送。这是互联网时代和科技变革下带来的创新新尝试。

以上就是我对您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拥有中马“两国双园”这一国际合作平台。我想请问,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在推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发营:

“没有中马‘两国双园’,广西自贸试验区就没有特色;没有广西自贸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就无法做强做大。”这是自治区党委鹿心社书记对自贸试验区背景下推进“两国双园”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做强做大“两国双园”进行新的探索,在构建燕窝跨境产业链、“两国双园”联合招商、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广西自贸区形成的首批44项制度创新成果中,钦州港片区探索形成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被评为最佳实践案例。片区探索“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创新了“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项目带动、利益共享”的开发模式,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和以开放促改革的试验区。我们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成立联合合作理事会。中马两国成立了由两国经贸主管部门及相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组成的联合合作理事会,定期开展会晤协商,探讨两个园区有效衔接,解决双方重大事项。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4次联合合作理事会。

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两国双园”都分别成立了由两国开发财团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负责园区总体开发建设运营。两个园区在建设、管理和发展中相互借鉴和分享先进经验,在产业链协作、资源开发、市场开拓、港口互通、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实现互利共惠。

三是引导两国优势企业入园。钦州园区累计投资超200亿元,注册企业超3680家,其中外资企业39家,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约144亿元、外贸进出口额约110亿元;关丹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0个,其中已投产项目2个,完成产业投资115亿元。

从实践效果来看,经过八九年的互动发展,“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了中马两国相关投资和市场开拓,促进了中马双方技术交流和产业升级,为构建升级版自贸区政策进行了先行先试。截至目前,两园建设开发面积合计34平方公里,园区建设投入总计超24亿美元。钦州园区已逐步形成以燕窝、生物医药、高新电子、新能源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关丹园区形成以钢铁、轮胎、玻璃、铝型材造纸、能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紧邻“两园”的钦州港、关丹港已开通集装箱直航班轮航线,为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两园产业互动创造了优越条件。

下一阶段,我们将依托中马“两国双园”架构,开展政策协同创新,探索新型通关便利化模式、金融开放创新试点、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国际数据服务合作、离岸创新中心建设等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实践,探索发展由两个主权国家共同推进的自由贸易合作示范区,积极打造“两国双园”升级版。

香港商报记者:

2020年钦州港海关在海关监管服务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

王中艺:

2020年钦州港海关认真落实海关总署、南宁海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创新,积极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监管服务,着力提高通关效能。2020年钦州港海关在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基础上,稳步实施“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两步申报”报关单达到1018份;同时全面实施进口大宗货物重量鉴定、农产品分类查验、优化集装箱矿产品查验等改革措施;推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2020年全年安排预约通关500余次;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设立3个“专窗”(接单、查验、出证)和“专用查验台”。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有力提升了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2020年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1.08小时和0.38小时,比2019年全年分别压缩57.89%和86.71%。

二是突出改革创新,高效服务地方开放发展。2020年钦州港海关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在首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项目中,钦州港海关主要参与智慧湾项目和“港区直转、分类仓储”海关监管2项改革,同时积极参与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系统集成改革创新、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全环节对标提效降费改革创新、海铁联运港站一体化智能监测新模式等3项改革。2020年我关自主开展的进口植物产品“分类管理”业务改革,作为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6项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之一上报商务部,该项改革全年为辖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1400万元。

下一步钦州港海关将围绕“双一流”海关建设目标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物流平台可视化系统等项目改革创新,支持钦州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高效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自贸区钦州港片区高质量发展。

钦州日报记者:

钦州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是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重要的对外合作平台,我想请问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参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围绕码头提效降费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方艺达:

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作为钦州港片区重要的对外合作平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提升口岸形象、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提高客户体验。

2020年北部湾港突破500万标箱,首次跻身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世界前40行列。其中,我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5.03万标箱,同比增30.98%,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在提效降费创新方面主要工作创新主要有: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港口能力。2020年,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新增2台岸桥、2台场桥、14.9万平方米堆场。现在共有岸桥18台、场桥53台等一批大型作业机械,堆场面积达108.3万平米。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和生产一体化组织,2020年我们集装箱昼夜装卸作业量 10 次创北部湾港历史新高,作业能力从 1.1万标箱/天提升至 1.7 万标箱/天,船时效率达60.5自然箱/时,同比提高14%,最高达188.09自然箱/时。

二是全面优化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操作模式。我们的业务受理中心入驻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港、航企业协同口岸部门,共同实现一站式服务。我们还推行无纸化办单,通过数字化,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港口各方的业务系统优化升级。我们的智能闸口全面运行,实现集装箱业务从网上受理、指定车队、车辆派单、司机预约、自动核放单、自动识别进闸和分配箱位信息一条龙自动处理,进出闸时间从以前的2分钟缩短为12秒。此外,我们配合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建设项目建设的舱单协同、理货协同、查验协同等9大系统已全面上线运行。

三是降费优服。2020年,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积极落实港建费、港务费及港口设施保安费降费优惠政策。对客户的库场使用费、打冷费、供水、供电服务费给予优惠。同时,针对陆海新通道货源给予大幅度优惠。从2018年10月起,北部湾港对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的提/卸柜费用实行免收。此外,就是与海事沟通配合,发挥“服务集装箱船舶 VTS 专席组”作用,为船舶提供“一对一”、24 小时不间断的进出港服务,船舶通航效率不断提升。

以上就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谢谢!

新浪广西记者:

我想请问莫福文副主任,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下一步将如何强化创新引领,以制度创新引领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高质量发展?

莫福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一步,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将坚持以市场主体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突出抓好自主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制度创新引领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围绕体制机制开展创新。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创新。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理顺自治区、市与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行政审批事权的关系,推动实现“片区事情片区办”。积极探索智能审批、量需审批、“一业一证”等审批新模式,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围绕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在应急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综合执法管理、公共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积极探索法定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选取招商、产业服务等部门作为试点,探索通过授权方式在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领域开展法定机构试点,创新法定机构治理模式。

第二,围绕硬核产业开展创新。一是推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创新。围绕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建设,推进跨境产业链合作,扩大“点对点”金融开放,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提供“钦州经验”。二是深入推进陆海新通道门户港改革创新。聚焦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提效降费、航运资源要素集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新通道沿线区域合作等领域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三是深入推进向海经济集聚区改革创新。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绿色化工、海上风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平台经济等硬核产业,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推动向海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围绕政策环境开展创新。一是加快完善金融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涵盖多种融资形式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设立民营银行。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支持工具。推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二是加快营造法治化环境。设立片区相关司法机构,完善各类涉外合同和商事案件的审判职能和机制。推动设立国际商事仲裁调解机构。推动开展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融资等业务并完善相关机制。

总而言之,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力度营造宽松、活跃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单位、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工作,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形成“全民创新”格局,力争推出更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的好经验、好案例、好成果,更好担当“试验田”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您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谢谢!

叶俊: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103/18/686523.html?_s=1616147636

爱依瑞斯高端家居

爱依瑞斯全屋家具

爱依瑞斯沙发

上一篇: 【推荐】3月17日晶瑞电材涨7.97%,华夏核心制造混合A基金重仓该股-工材基金
下一篇: 【推荐】3月1日三家上市公司公告解读-2014江阴上市公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