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中选项在哪t3系统选项设置在哪里
88
2025-04-30
2003年,黄昏下的山西,笼罩着一层浓厚的黑纱。
一处盘山公路上,停着密密麻麻的货车,
上面堆着一叠叠麻袋,里面全是百元大钞。
为了抢到一车煤,他们已在矿场外等了半个多月。
这年,煤炭价格坐上了火箭,以往坐等送煤的各界大佬,纷纷派人到山西抢煤。
18年后,同样一幕再次上演。
唯一不同的是,昔日“
买房子看得见天安门,买古董进得去紫禁城
”的煤老板,早已销声匿迹。
中国煤老板们在黑暗、动荡、煎熬中一夜暴富,又在矿难、暴虐、香艳中悄然而逝,而在他们跌宕沉浮的黄金十年背后,同样隐藏着关于煤炭行业的财富密码。
1、放飞自我的泥腿子
1979年2月1日,美国石油大亨
阿曼德·哈默冒着生命危险,混进了一个特工看守的宴会。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拜访中方代表。
在这里他见到了总设计师,并受邀乘私人飞机访问大陆,惊得一众美国高层目瞪狗呆。
邓公与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
3年后,哈默与中国签署了产能
1533万吨
的平朔安太堡煤矿项目,
煤炭行业的星辰大海由此开启。
建国初期,我国对商品实行“统筹统购”,煤炭作为战略物资,无论价格还是产量,都被严格限制。
因此在改开加速后,即便是坐拥“亚洲第一煤矿”的山西老大哥,也动不动就让各地关灯吃面——
煤炭产量紧缺,停电频繁发生。
当时,为了解决电力尴尬,大力发展地方煤矿、小煤矿被写进白皮书,农民、工人、万元户纷纷投身挖煤大军。
几乎在一夜间,全国涌现出
64000多家
煤矿,
95%以上
都是小煤窑。
电力紧张的局面得以化解,只是本应端起碗吃肉的大型煤企,反而沦落到了吃翔的地步。
1985年,煤炭价格进入了“双轨时代”:
小煤矿价格随行就市;国有煤矿指标外的部分,可提价出售。
80年代的小煤窑
同年,统筹统购退出历史舞台,压抑已久的小煤矿逐渐放飞自我。
市场价的优势,开启了一段“
扩产→挖煤→卖煤
”的数钱模式,小煤矿产量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比之下,根正苗红的大型煤企,则要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向下游供煤,超额部分才能蹭口汤喝。
含着金钥匙出生,却被泥腿子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厂长们心中最渴望的恐怕是:
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2、寒冬与乱象
1994年,煤炭价格全面开放,双轨制退出历史舞台。
委屈了十年的大型煤企,当即扩工扩产,开足马力挖煤。
但尴尬的是,他们只拿到了一张张欠条:
电力作为公共事业,价格受到严格管制,利润微薄。
换句话讲就是,计划煤时期,电厂还勉强能盈亏平衡;到了市场煤时期,便只能吃土了。
另一方面,随着全国煤矿产量飙升,很快就供大于求。为了生存,业内又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煤炭被卖出了白菜价。
作为一名90后,笔者小时候常听老人讲:
小鬼子从国内低价买煤,再拿去填海造陆...
3年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货币体系崩溃、日本紧急向市场注资、韩国濒临破产,国内也不例外。
受宏观经济疲软的影响,之前左手扩产,右手干仗的煤矿瞬间就歇菜了。
有门路的老板,都早早将煤矿甩了出去;没有门路的,20万20年转包还要连哄带骗。
更有传言,给村委送
一条红塔山
,就能换来一座矿,价格感人。
多年后,一位业内大佬坦言:
2001年之前,所有煤矿都是负债。
语气笃定。
与寒冬同时出现的,是惨绝人寰的行业乱象。
1998年,一起特大骗保案浮出水面:
歹徒将受害者骗到矿井下,随后伪造矿难骗取巨额抚恤金。
短短两年,176人遇难。
同年,山西村民胡文海因承办煤矿未果,
连害14人
,小山村变成了修罗场...
《盲井》和《天注定》(右)
多年后,两起案件都改编成电影,一个是李杨的《盲井》,一个是贾樟柯的《天注定》,如此冰冷刺骨的现实主义,还都拿到了编剧大奖。
有趣的是,那些被抛弃的留守者,反倒在懵懂中实现了抄底到起飞的逆袭。
3、黑金岁月
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入世,在能源需求暴涨,工业化进程提速的背景下,煤炭价格逐步回升。
两年后,一场波及全国的世纪电荒,又让煤价坐上了火箭。
彼时,各地电厂的煤炭储备不足3天;广东、浙江、江苏等用电大省,时刻处于随机性断电的窘境。
蜡烛作为照明必需品,在各地卖到脱销;就连财大气粗的上海,甚至都公开喊话:
号召市民将空调调高一度
。
断电后的城市
为了缓解燃眉之急,浙江省一把手亲自率领11个市长和能源企业老总,北上山西求煤。
火电厂的做法最野,直接全厂出动,吃住在煤矿和铁路部门,目的只有一个——
抢煤!
昔日无人问津的煤炭,在一夜间成为“黑金”,价格更是按小时计算。以至于上山拉煤时,司机都将一袋袋的现金放在车上。
留守者们苦尽甘来,踩着时代的红利起飞,“煤老板”首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并在彷徨、不安中走向了奢侈。
这个神秘的群体,会在晚饭前到望京买下两个单元,悍马一买20辆,豪掷8亿收藏清宫黄袍。
与此同时,山西还出现了一大怪像:
全国交通最烂的道路,却跑着全国最好的汽车。
太原一酒吧门口
凹凸不平的道路上,不是奔驰、宝马,就是路虎、劳斯莱斯,堪称
流动着的豪车展览馆。
对此,煤老板们的理解是:
钱是自己提着脑袋挣来的,坐个宝马不为过吧?
关于煤老板,其实还有个冷知识——
这个称呼是对煤炭产业链中,获得暴利者的统称。
事实上,这个群体从上至下分为三级:
投资商、操盘手、生产者。
暴富的煤老板
投资商,多来自江浙一带;操盘手,是人脉广阔的当地人,负责协调各方关系;生产者,才是常人口中的“煤老板”,主要是承包矿井,拉着老百姓下煤窑。
他们不生产煤炭,只是煤炭的搬运工——
承包期内攫取暴利,转身潇洒离去。
而代价,则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4、残暴的欢愉
在行业复苏的2002年,仅山西就发生了
184起矿难,501人失去生命。
两年后,两个私人矿主在井下用炸药互炸,导致
29人惨死。
再过两个月,梁家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
36人丧生
。
但在随后的追责过程中,却因层层转包无法找到责任人。
业内有一个说法叫“
百万吨死亡率
”,当时全国平均值在2%左右,意味着
每产出100万吨煤矿,就要牺牲2个矿工。
深井下的矿工
而乡镇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却是这个数值的
17.8倍!
与这些数据对应的,是以煤炭大亨张某为代表的的冰山一角。
2005年时,他以29.9亿资产跻身富豪榜第39位,
日赚600万
。
但员工日薪却只有37元,比全国人均工资还低14元。
同年,胡润公布了一张“能源富豪榜”,在上榜的31位富豪中,有11位煤老板入选...
煤老板们就这样,在无情的矿难和工人的血汗中,一步步走向了独属他们的“黄金十年”。
2006年,一位黄姓老板急流勇退,全家搬到了北京,用他的话说就是:
这钱赚得让我害怕!
然而,多数煤老板并不害怕,反倒踩着四万亿的风口起飞,扶摇直上。
2008年,煤价突破四位数,波动几乎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分钟级”,赚钱效应水涨船高。
到了7月,煤价达到历史峰值,各地煤矿毛利更是突破了100%。
当山西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自家老公项目时,当会所的饭局在畅谈下个万亿风口时,当亿万富豪如雨后春笋涌现时,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盖茨比起来了。
还是莎士比亚说得好:
一切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束。
5、余晖
08年9月,山西新塔矿业发生大规模坍塌,277人死亡、33人受伤、4人失踪。
虽然出事的是铁矿,却间接带动了煤炭行业的深度整合。
最终,
煤企的门槛被定在90万吨,成批的小煤矿被限期关闭、合并。
两年后,山西的矿井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更是由2200家降至130家。
新塔矿业事故现场
面临整合,煤老板们的应对各不相同。
他们有的使出浑身解数,用高利贷努力凑出90万吨产量;有的求爷爷告奶奶,拿到一小撮股份保留了微弱的参与感;更多的则是提桶跑路,揣着补偿黯然退场。
一位朱姓老板,获得10亿补偿后,却将自己锁在房间没日没夜的打游戏。他认为自己被一步步赶出了山西,想用游戏扛过人生巨变。
行业的深度整合,让煤老板的辉煌戛然而止,但一场针对他们的围猎才刚刚开始。
2008年,潘石屹凭借三里屯SOHO的69亿销售,成为中国地产界最会赚钱的人。但若翻开他们客户名单,
你会发现一半以上都是山西富豪。
潘石屹的三里屯SOHO
此后,
各地高端地产都将煤老板奉为上宾;旅行社推出了88888元的豪华出国游;国际拍卖行精心打造了矿井般的预展。
最实在的,还属影视圈。
十年前,他们担心“狗日的挖煤人会不会弄脏我”;十年后,他们关心“尊敬的煤老板会不会投资我”。
正如一位导演所言:
他们从不干预创作,除了找女演员没有别的要求。
在各界的诱导下,这个手握巨资的群体,有人试水地产,有人投身文旅,有人杀进影业。
他们的失败与隐匿,最终又揭示了一个真相:没有煤老板的时代,只有周期下的暴富。
6、风口上的猪
到火电厂调研时,新晋分析师为了壮胆,常常祭出一个词——
煤炭周期。
从历史上看,一轮周期大概为4-6年。
下游需求拉动煤价上涨,到煤企扎堆扩产,再到煤价下滑。
在此过程中,从业者始终重复着“吃肉和吃翔”的轮回。
历年煤炭企业利润
反观煤老板起飞的2002,行业恰好处于周期底部,随后需求回升刺激了煤价飙升,最终让一小撮人成为了“风口上的猪”。
2016年后,随着新一轮周期开启,土鳖秒变土豪的神话再度上演。
跌宕沉浮40年,300米下三班倒的矿工,80米豪宅觥筹交错的煤老板,身在幕后运筹围猎的资本,用血酬、暴虐、欺诈共同演绎了一段关于中国煤炭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然而,一个时代告别的时候,不会简单的跟你说声“再见”,而是满怀深情的向你倾诉100句甜言蜜语,拼命暗示:
我不想走。
12月3日,笔者所在地一煤矿发生爆炸,数人丧生。
两天后,去拜访一位长者时,见他猛吸了一口烟,对着电话吩咐:
今年行情不错,可以多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