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中设的部门管理是什么意思t3怎样设置部门档案
70
2025-04-30
文丨世界豫商融媒体记者 李璇晔
1995年,在巍巍太行山的一段余脉里诞生了一颗济源市民营企业的璀璨明珠—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21年过去了,当初万羊山上的小冶炼厂如今已发展为拥有5个生产分厂、9个投资公司的地方支柱型龙头企业。
2011年—2016年连续6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万洋冶炼位居第423位。
为脱贫 创业万羊山上
卢一明(左一)视察集团工厂
卢一明是万洋冶炼集团的董事长,集团总部位于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思礼村的村民以卢姓为主,是唐代诗人、“茶仙”卢仝的后裔。在改革开放初期,思礼村人均仅有半亩地,在土里刨食的日子着实不易。卢一明在初中毕业后为谋求生计,赶过马车也种过地,但这位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心怀梦想,立志要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于是他自荐当上了生产队长,后又被任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思礼村能够改变贫困现状,卢一明琢磨着如何能搞点经济收入。在和几位村委会干部的讨论下,大家把话题集中在铅冶炼项目上。于是,他开始四处奔波考察项目,委托三位村民带着自己凑的钱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进行考察,感觉当时有色金属行业行情不错。就建立铅冶炼厂,决定上一条粗铅生产线,但面临三大难题,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
经过艰难抉择后,卢一明等9位村民借贷凑钱,又动员村里部分群众集资3万元。由30多万元起步,和同伴在思礼村北的万羊山上挖土方、砌基石、拉石子、运水泥,很快就建成了一条粗铅生产线并投产。因冶炼厂建在万羊山上,大伙为厂子取谐音叫“万洋冶炼厂”。由于项目选择准确,再加上电解铅市场看好,万洋冶炼厂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艰苦创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致富路上谁也不能落下
万洋集团厂区
万洋集团旗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1996年
济源市政府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卢一明决定成立董事会,制定股份制企业管理办法,同时扩建一条1万吨粗铅生产线,并决定向全村扩股。
当年他本人占股1.2%,这个股份比例竟然一直保持到现在。在他看来,乡里乡亲的,要富共同富,致富路上谁也不能落下。村中有些家境贫困的农户没钱入股,就由企业担保,借贷员现场办公,为思礼村20户困难群众办理了入股贷款。
往后的几年时间里,万洋冶炼采取“联产、联户、连心”的办法,不断扩大规模、上项目,企业一年一个新台阶。
1999年~2001年
建成一条年产2.5万吨的粗铅生产线和3条1.5吨电解铅生产线。
2003年~2004年
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一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49m2全自动的钢性滑道鼓风机生产线及配套的非稳态制酸生产线。
2000年
为治理环境污染,万洋公司投资9900万元,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492烧结机和5.6m2鼓风炉炼铅生产线;为防止烧结机烟气中SO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步配套建设了SO2烟气制酸及治理设施,还配套有污酸处理站,建成了相应的冷却水循环池、冲渣水循环池和生产应用水池。
2006年
万洋集团通过了河南省环保局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2010年
通过复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家标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目前,万洋冶炼总资产60亿元,占地6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500余人。公司拥有6个生产分厂、5个全资子公司、4个合资公司。具备年产电解铅20万吨、硫酸20万吨、合金铅10万吨、氧化锌3万吨、白银1000吨、黄金15吨、锑1000吨、铋200吨、复合肥30万吨、电极板2000万套、蓄电池360万KVAH、金银深加工白银300吨、黄金5吨的生产能力。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
公司拥有省级科研中心及专业的研发团队,获得国家专利9项,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采用国内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两项世界第一的富氧底吹还原炉热渣还原新工艺,2012年公司“三连炉直接炼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功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2013年该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公司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万洋”牌铅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交割品牌,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万洋”牌白银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交割品牌,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用户最喜爱20家白银品牌。
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农业部“中型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AAA”企业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信用建设示范单位”、“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第三届河南省工业行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07-2015年蝉联“河南省工业百强企业”。 2011-2015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回馈社会 不忘做人之本
卢一明在工厂视察
卢一明的处世哲学是:不贪、学憨、敬业。要用更多的钱建设新农村,回报社会。
2005年,当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时,万洋集团投资100万在思礼村新建了一所现代化学校,一次性购置了23台电脑;每年拿出3~5万元奖励“三好学生”和优秀教师,拿出2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对思礼村15名丧失劳动能力的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补助费。
2006年,企业一次性投资350万元建设一所思礼镇中心幼儿园。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思礼镇老年活动中心、思礼村饮水工程。为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帮助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解困共同致富,万洋公司多次无偿捐助地方政府和周边群众,从扶贫、教育、村镇发展、协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民就业、慈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09年向社会投资500余万元,其中反哺农业25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150万元,农村设施建设100余万元,安排贫困乡村劳动力1000余人,极大的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