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3月1日京沪高铁涨5.86%,易方达远见成长混合A基金重仓该股-高铁板块基金
30
2025-05-10
近年来,印尼作为新兴市场,对中国工程机械品牌的接受和认可度逐步提升。
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周期下行、房地产市场萎缩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印尼这个新兴市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充满着希望和机遇。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印尼频频斩获大单,市场表现优异。
2022年伊始,
柳工
印尼公司销售额破亿,同比增长超2000%,实现重大突破;在煤矿、镍矿、种植业等行业赢得更多的关键大客户,斩获5个超1000万订单,其中宽体车DW90A的批量交付,标志着柳工正式开启服务于当地煤矿行业客户群的历程。
2月,一艘载有500余台
徐工
挖掘机的货轮缓缓离港,驶向东南亚地区。8月,针对特殊工况定制化研发百台徐工XE135F林业挖掘机奔赴印尼,征战热带雨林。为提升后市场服务能力,徐工目前已在雅加达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备件仓储中心,同时在印尼全境20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服务-备件网点,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销售渠道网络和专业化的服务技术及备件支持,让客户无后顾之忧。
中联重科
印尼子公司先后在巴厘巴板、苏门答腊重要城市巨港等地设立办事处,中联重科“本地化”战略在印尼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印尼的销售、零配件供应、服务网络持续完善。据了解,早在2014年,中联重科便在印尼成立了子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各类产品深受当地客户青睐,广泛参建了雅万高铁、德龙镍矿等当地重大项目。
▲中联重科印尼子公司巴厘巴板办事处开业
8月15日,
三一
印尼“灯塔工厂”生产的首台SY215CKD挖掘机下线,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座海外“灯塔工厂”建成投产。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曾在印尼考察时表示,印尼是三一在东南亚最看好的市场,印尼海洋资源、经济体量以及人口优势突出,三一希望能够抓住机遇,为印尼的发展和中印友好做出贡献。他期望未来三一在海上基础设施、陆上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五个方面服务于印尼的经济发展。
▲三一印尼“灯塔工厂”首台挖机下线
而在9月举行的亚洲最大的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之一——印尼国际采矿展Mining Indonesia 2022上,中国企业更是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目光的同时,也纷纷拿下大额订单,集中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强悍实力。
本届展会上,
中联重科
携旗下8大类共计28款产品参展,收获意向订单金额近2亿元,实现完美收官。
山河智能
携成套矿山装备重磅亮相,获得意向订单达数百台。
山推
在展会现场与印尼代理商举办了矿用装备批量销售签约仪式,现场签单主机130余台,实现了印尼市场新突破。
徐工
携吊装、土方、道路、混凝土、矿业、桩工六大类设备盛装登场,在收获大量订单和意向订单的同时,更收获了来自各国客户的信赖与友谊……
印尼市场崛起契机
印尼为何会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新兴市场?中国制造又是如何被印尼市场所青睐的呢?
东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和RCEP协定等利好政策下,制造业迁入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以及矿产等原材料价格飙升,都成为印尼对工程机械需求旺盛的重要推动因素。
印尼政府发布的《2020-2024年国家中期发展计划》中,基础设施为优先发展项目,投资总额达3592亿美元。并于2022年1月份确认了首都搬迁的相关事宜,计划今年内启动新首都建设,意味着未来10年内都需要大量工程机械设备。
▲中联重科起重机在雅万高铁项目现场施工
此外,
近年来中国资本加大了对印尼镍矿的投资,这也带动了采矿和工程机械设备市场的发展。
据预计,2022年度东南亚工程机械需求将同比增长20%,达到约4万辆,其中印尼就能占到一半。
庞大的市场需求,给正处于国内市场困境中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带来了新的方向。但要吃下这块“肥肉”也绝非易事,尤其是在外资品牌群狼环伺之下。
长期以来,印尼都是小松的“大本营”,小松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22%,但如今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国际市场,小松在印尼的“统治”地位已经不再稳固。
一方面,中国出口的工程机械设备更具有价格优势。
国际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中国本土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足够的成本空间去实施“高性价比+优质服务体系”的市场策略。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也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带来大量订单。
如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城市万隆的高铁项目,就使用了500多台三一的工程机械。
▲三一设备助力雅万高铁最大跨度连续梁一次浇筑成功
电动化是未来工程机械技术革新的主要方向,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是电动工程机械主要的生产成本构成之一,而相比欧美日韩等国家,
中国拥有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这也是潜在的竞争优势。
小松等国际品牌面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还来自于工程机械技术的革新换代,
等于和中国企业一同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长期的技术积累优势不复存在。
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企业在印尼市场上已经有了和国际一线品牌叫板的实力。
长远发展还需深远布局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海外市场开拓实力,但海外业务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尽管中国机械产品的整体制造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甚至部分细分产品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在整个高端机械制造领域,中国距离行业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特定产品以及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差距。
因此,中国企业还需在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本土化上继续多下功夫,同时,也要重视售后服务与配件供应,
建立与印尼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代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与当地政府、同行、用户建立良好关系,更好地掌握当地政策、市场、法律环境等更多信息和资源,以利于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搭建多层次的平台。
2022年8月,柳工印尼公司宣布新售后中心暨国家零部件中心落成,并向客户们展示了柳工长期稳定的售后支持能力。国家零部件中心将成为主要的连接点,满足印尼各地经销商和客户的零部件配送需求。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作为设备提供商,立足当地实施‘本地化’建设,同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尤为关键。”
徐工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扈向阳则在接受印尼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徐工印尼公司将携手经销商,为印尼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一站式体验,扶持经销商良性成长,促进徐工品牌在印尼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要想长期立足印尼市场,在异国之地与国际品牌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工程机械品牌网
撰稿/编辑|彭保胜
欢迎关注@工程建设机械!更多行业优质内容定期分享,让我们共同挖掘工程机械深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