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项目和投资项目的区别公招项目与投资项目的区别
86
2025-08-15
“这里是创业者的乐园”
——中关村创业大街一日见闻
中工网记者 蒋菡
220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北京首个以“创业”为主题的街区,90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等组成的创业新生力量在此汇聚。中工网记者 蒋菡 摄
在北京的中关村,有一条创业大街,90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等组成的创业新生力量在此汇聚。
这条220米长的大街是北京首个以“创业”为主题的街区,也是“北京市众创空间”,吸纳了3w咖啡、车库咖啡等26家创业服务机构入驻。目前,创业大街已孵化创业企业超过400家,其中获得融资企业超过200家,平均每家企业融资500万元,融资总额超过10亿元。
如果说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一个缩影,那么坐落在这条街上的3W咖啡则是缩影之缩影……
一杯咖啡坐一天
5月14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3W咖啡,关磊已经在接待第一波访客了。这位3W咖啡孵化器基金联合创始人这些天快“忙晕了”,每天的接待批次都达到两位数,来访者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
介绍从一楼的照片墙开始,上面是来自各行各业的3W股东的相片。时间尚早,一楼三三两两散坐着客人,买杯咖啡可以在这里坐上一天,办公、找投资或者觅人才。二楼是会议区,可以举办创业者早餐会和投资人下午茶等活动。三楼是孵化器,去年11月入驻的一批创业企业经过半年的孵化,即将在6月“岀壳”。
2013年搬来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的3W咖啡共有6大板块的业务,包括咖啡馆、孵化器、基金、传媒、猎头和拉勾网。“我们所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创业微生态圈,使创业团队不出这个楼就能解决90%的问题。”这句总结词关磊已记不清说过多少遍了。
“创业要人、要钱、要市场,这里一应俱全了。”参观完毕,一位中年男子颇有感触地说。
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自2011年以来,中关村以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为目标,培育形成了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
与传统的孵化器相比,创新型孵化器呈现出“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的六新特征,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活动的聚集交流空间,而且为其按需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增值服务,推动中关村兴起了新一轮科技创业热潮。
3W咖啡以前一天卖100杯咖啡,现在据说能卖到三四百杯。
一个馍的距离
9时43分,张世宏和两个同事已经在3W咖啡坐了半个多小时,桌上放着他们公司研发的一款环境和健康管理产品。
张世宏是去年底从河南来北京发展的,经常带同事来这儿坐坐。
“这里就是个创业者乐园。”谈起3W咖啡,他一脸激情,“我慕名而来,为了受到些启发,也为了结识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正在做的项目需要二期投资,他希望能在这里得到投资方的青睐。
司南观微COO王忆秋是3W咖啡的常客。从今年春节后开始,她和几个同事朝九晚五来这儿上班。司南观微去年9月底成立,主要做互联网和通信领域的咨询项目,今年3月底获得天使投资。
“我可能是最早一拨来3W咖啡的人了,一年前还没创业时就常来。”30出头的她,笑称自己该算这儿的“老人”了,“那时很多人会在这儿挨个桌子问:我做某某项目,你有兴趣投资吗?或者我能写代码,你那儿需要招这方面的人吗?”她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个人每天举个牌子,上面列着自己的项目简介,想找人投资,也不知道最后找到没有。
“没能拿到A轮投资就倒掉的公司,在这条街上比比皆是。创业项目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王忆秋说。
邻近一张小桌旁,提供免费商标注册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知果果CEO刘思思正忙着跟同事谈话。
继去年6月获得联想之星天使投资之后,不到一年,知果果又于4月21日获得37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成为法律电商领域极受关注的一匹黑马。
今天的刘思思显然不是来这儿找投资的,她只是喜欢在这个环境里谈事儿,而她创业初期的“贵人”联想之星也在这条街上。
联想之星由中国科学院和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通过免费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创业联盟等扶持手段,发现和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孵化科技创业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邻近中午,3W咖啡里有几个年轻人人手一个肉夹馍,配着咖啡聊着天。馍的包装袋上印着“西少爷肉夹馍”字样。这家店就在3W附近,也算创业大街上的一道风景——几个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在去年4月创立了这个餐饮品牌,创业大街店是他们的第三家分店。
在这条汇聚了无数创业梦想的大街上,这个仅几平方米的小店的存在,拉近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一群“不老实”的人
11时40分,3W咖啡三层的孵化器企业专享空间里,年轻的“CXO”们正各自忙碌着。
“我骨子里就是不老实。”35岁的北京坦诚科技有限公司CEO贾永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他已经是第三次创业了,此前做过手机网游,卖过矿泉水,都没成功。现在做的是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平台。
贾永明坦言,创业主要是由于打工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当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创业才有机会尽早实现财务自由。”
去年,贾永明看到3W孵化器在招项目,就投了商业计划书,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反馈。
坦诚科技2014年11月进驻3W孵化器,进来就拿到了3W的投资基金。除了提供办公场地,这里还会组织各种与投资人接触的活动,并提供工商注册绿色通道、创业指导、人才招聘等免费服务。更重要的是,进入3W孵化器,就等于获得了初步认可的“背书”。“基本上我们创业者想要的全有了。”贾永明说。
入驻孵化器的企业有人数限制,不允许单人,也不能超过7人,确保是一个处于种子期的创业团队,然后不断孵化新鲜血液。
“我们在这里办公,每个人每月交‘人头费’999元,如果满七八个人,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如出去租办公室了,但这儿有各种资源,我们还真有些舍不得走呢。”贾永明说,6月孵化期结束,他和伙伴们将要搬出去。
潘先林也是第三次创业了,他做的是眼下颇为火爆的APP:用移动互联网做长途物流,解决传统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国家推动互联网+,我们算是踏准了节拍。”同样面临“岀壳”的他,有可能进入一个加速器。“孵化器适合刚有idea(想法,理念)的团队,在这里实现从0到1的跨越,而加速器可以提供企业下一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环境。”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创业者,潘先林觉得,创业没有成功也不能叫失败,而是很好的经历,可以根据市场反应做调整。
北京铸造者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政也是潘先林在孵化器的“同学”。他2004年本科毕业,2013年辞职创业,做军事游戏这个细分市场。“原来在大企业工作9年,做了3个项目都是一回事,目前收入比原来差很多,但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生活状态我很喜欢。”
即便有人用“九死一生”这个词来形容创业企业成功率之低,但是那又如何?对贾永明们而言,创业就是他们乐意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起创业一起成长
下午2时,坦诚科技首席营销官李雅萍来到3W咖啡斜对面的创业会客厅提交材料,申请北京市科委对创新创业企业的一笔扶持资金。“最初听朋友介绍有这笔资金,后来经过3W引荐,今天来创业会客厅递材料。”
创业会客厅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于今年3月开放的一站式全方位创业服务平台。这里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多证联办、政策服务、知识产权、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科技金融六大类服务。
作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街区运营方,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宁一介绍,初创企业在网上填报材料后,4个工作日就可来会客厅领取营业执照。“政府提供的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我们也帮着遴选扶持对象。”
初创团队人手少,往往要身兼数职,无暇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也没有专职的财务、法务人员,会客厅的功能就是帮创业者做这些事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的项目。
海置科创董事长姚宏波是这条大街变迁的见证者。上世纪90年代是海淀图书城的辉煌时期,这条步行街上云集了190多家书店。2007年当当网等网上书店的兴起,令这里的书店一蹶不振,转型经营特色小商品。到了2012年,市场又趋于萧条。
“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书店、电脑卖场等传统零售业都在消退,用什么来催生新的产业,让这条街重新兴旺起来?”姚宏波说,重新策划这条街的定位时正好赶上北京要在中关村核心区打造“一城三街”,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2014年6月12日,“海淀图书城步行街”更名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先有车库咖啡落户,后来又引入3W咖啡,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聚创业者的微生态圈。“整条街4.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提供创业圈子、人才、资金、市场等,把创业链条上需要的东西都吸收过来了。”
“一般来说,园区是较为成熟的企业,这儿是开放式街区,主要聚集的都是初创企业,所以我们主要是提供服务、进行扶植。”姚宏波说,只有让更多创业者更容易走向成功,才能把整个街区带旺。
在高层领导频频造访、全国各地争先恐后前来考察学习的热潮下,姚宏波显得颇为冷静:“我们赶上了创新创业的好时代,算是顺势而为。”中关村初创企业密集,政策支持有力,原来都是创业者追着找投资者,现在投资公司都主动上门要来创业大街。
中关村的创业活动空前活跃。据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并实际经营的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40%以上。
不过,姚宏波也坦言压力很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服务链条,才能不断营造更具活力的创业生态和创业文化,从而保持引领、示范地位。”
姚宏波透露,未来创业会客厅的服务将进一步细分、升级,如会计业务方面,融资前后创业者有不同需求,所以也要提供不同的服务。
与此同时,下一步海置科创也要做孵化器,要进行投融资,对创业提供资本支持。“我们是平台的平台,我们要和创业者一起成长,一起创新创业!”姚宏波说。
下午4时,又有一批“取经”者前来,姚宏波与记者匆匆告别。
在这一天的7个多小时里,记者在创业大街上采访了近20个人,无时无处不感受到空气中一股股涌动的热潮。人们似乎能听到,一个让创新创业企业茁壮成长的微生态圈正在拔节的声音。